首页 资讯 正文

山丹:打造乡村特色产业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

体育正文 65 0

山丹:打造乡村特色产业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

山丹:打造乡村特色产业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

种业是(shì)农业(nóngyè)现代化的“芯片”,更是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核心引擎。山丹县霍城镇以独特的冷凉气候为基底,在制种产业的深耕中勾勒出“种业小镇”的振兴图景(tújǐng)。 仲夏时节,绿意(lǜyì)浸染大地。在霍城镇新庄村豌豆制种基地,嫩绿的豌豆苗破土而出(pòtǔérchū),焕发勃勃生机。基地负责人刘萱礼正带领农户们开展(kāizhǎn)搭建攀爬网、扶苗、扎丝作业,展现出精细化(jīngxìhuà)管理(guǎnlǐ)的繁忙景象。“这是从云南引进的技术,每80公分设一个间距,豌豆长高后就顺着线攀爬。”刘萱礼介绍。 这种牵引藤蔓上架的种植方式,极大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,有效减少病虫害,作物的生产效率与品质都(dōu)得到显著提升(tíshēng)。“和普通豌豆(wāndòu)相比,这样种植的豌豆单产更高。七月成熟时,合作公司直接上门收购,销路不愁!”刘萱(liúxuān)礼话语中满是自信。 在霍城镇双湖村千亩油菜制种基地,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(de)劳作场景。农户们正专注地进行放苗、除草等(děng)田间管理(tiánjiānguǎnlǐ)工作。甘肃农垦金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人员李卓斯介绍,“今年我们承包了2000亩土地(tǔdì),其中1000亩种植油菜,其余土地种上了黄芪、洋芋(yángyù)等作物。目前油菜长势喜人,丰收在望。” 产业兴旺的背后,是“公司+村集体(jítǐ)经济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的生动实践(shíjiàn)。这种模式打破了以往农户单打独斗的局面,构建起企业、村集体和农户之间紧密(jǐnmì)的利益共同体(gòngtóngtǐ),实现了多方共赢。东关村村民宋青银对此感触颇深:“把土地承包出去,还能在家门口就业,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。” “经过几年发展,制种产业逐步(zhúbù)走上正轨(zǒushàngzhèngguǐ),村民(cūnmín)的腰包越来越鼓。”双湖(shuānghú)村党支部书记、主任何玉华满脸喜悦,“接下来,我们计划继续打造制种产业品牌,引进更多优质企业,把制种产业做得更大更强。” 紧扣全县(quánxiàn)“四大示范基地”布局,霍城镇已形成以油菜(yóucài)、豌豆为(wèi)主导,高原夏菜(xiàcài)、马铃薯等多元发展的制种体系。2025年,全镇制种面积达1.48万亩,年利润预计突破3700万元,“种业小镇”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。 通讯员 吴鹏 拜占红 郭宗轩(guōzōngxuān) 吴伟
山丹:打造乡村特色产业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